|
|
作者:杜甫(唐)
献凯日继踵,两蕃静无虞。
渔阳豪侠地,击鼓吹笙竽。
云帆转辽海,粳稻来东吴。
越罗与楚练,照耀舆台躯。
主将位益崇,气骄凌上都。
边人不敢议,议者死路衢。
|
|
|
|
|
|
后出塞五首(其四)【诗文解释】
捷报不断传来,其实是虚报邀赏,因为是奚族与契丹本无寇警。渔阳郡尚武,多豪士侠客,此豪侠之地,成天鼓乐轰隆。渤海上船只鼓帆前进,那是装载来自东吴的粮食。还有越罗与楚练,其光彩照耀得人身都发光。主将的地位更崇高,气焰更嚣张,都不把朝廷放在眼里。边疆之人不敢议论,有敢议论告发的死无葬身之地。
|
|
|
|
后出塞五首(其四)【词语注释】
献凯:向朝廷献俘虏报捷。
继踵:步履前后相接。指相传不绝。
两蕃:即指奚与契丹。《旧唐书·北狄传》:奚与契丹“递为表里,号曰两蕃。”蕃:同番,古代统治者对边疆各组的辱称。
静无虞:因奚与契丹都被击败,所以边境安定,无可忧虑。
渔阳:唐渔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北蓟县。当时,安禄山镇范阳,治蓟。
豪侠地:指其地尚武,多豪士侠客。
云帆:指船只之多。
辽海:辽河流域南临渤海,称辽海。当时是安禄山管辖的地方。这里指渤海。
粳稻(jīngdào):稻的一种。米粒短而粗,其米粒不粘。
罗、练:都是高贵丝织衣料。这种丝织品具有光彩,故曰“照耀”。
舆、台:古代奴仆一类地位较低的人,这里指安禄山豢养的爪牙和奴仆。
主将:指安禄山。
位益崇:指官职迅速升高。
凌:侵犯、欺压。
上都:指京都长安。
边人:指安禄山管辖地区的人。
衢:四通八达的大路。
|
|
|
|
后出塞五首(其四)【诗文赏析】
《后出塞五首·其四》的作者是杜甫,被选入《全唐诗》卷18_22 。
《后出塞》其四写边将邀功获宠,位益高,气益骄横。杜甫在这首诗里实指安禄山不断奏捷邀赏的事实,说出冒功滥恩,随手逗出骄凌之势,殷忧已见诗中。朝廷曲意奉宠,形容尽至。杜甫在诗句中真实地指出:“主将位益崇,气骄陵上都”。据《旧唐书·玄宗纪》记载:天宝十三载,安禄山奏先后讨契丹立功将士,请打破规定的上中下三种资历酬功授官,于是“授将军者五百人,中将者二千人”。杜甫显然就此事而发。
|
|
|
|
后出塞五首(其四)【名家点评】
《唐诗选脉会通评林》:吴山民曰:杜善自作古,而此章有拟古语,便见超拔。陆时雍曰:末语有色。……陈继儒曰:劈空出想,乃见风骨雄奇。
《杜臆》:其装饰之盛,饯送之勤,与《前出塞》大不同。少年之赠,尤使人增气。
《载酒园诗话又编》:较《前出塞》首篇更觉意气激昂。味其语气、前篇似征调之圬,故其言悲;此似应募之兵,故其言雄。前篇“走马脱辔头,手中挑青丝”,贫态可掬;此却“千金买鞍,百金装刀”,军容之盛如见。前篇“弃绝父母,吞声负戈”,悲凉满眼;此则里戚相饯,极醴错陈,“吴钩”一赠,尤助壮怀。妙在“含笑看”三字,说得少年须眉欲动。
《读杜心解》:“召募”四句,点事生色。“闾里”至末,以旁笔衬行色。就中又分出老、少两层,加意挑剔。结语肉飞眉舞,恰与“及壮封侯”对照。“赴蓟门”、点眼。……总看五诗,文势一步紧一步,局势一着危一着。
《杜诗镜铨》:五首只如一首,章法相衔而下。邵云:写出军中严肃,大好气势(“中天”四句下)
|
|
|
|
后出塞五首(其四)【作者简介】
杜甫(712~770),字子美,尝自称少陵野老。子美生于河南巩县(今河南省巩县),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。举进士不第,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,故世称杜工部。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与李白并称“李杜”。其人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诗艺精湛,被奉为“诗圣”。杜甫晚年举家东迁,途中留滞夔州二年,出峡。漂泊鄂、湘一带,贫病而卒。
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,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,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,内容深刻。许多优秀作品,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,因被称为“诗史”。在艺术上,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,尤长于律诗;风格多样,而以沉郁为主;语言精炼,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。存诗1400多首,有《杜工部集》传世。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