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作者:杜甫(唐)
我本良家子,出师亦多门。
将骄益愁思,身贵不足论。
跃马二十年,恐辜明主恩。
坐见幽州骑,长驱河洛昏。
中夜间道归,故里但空村。
恶名幸脱免,穷老无儿孙。
|
|
|
|
|
|
后出塞五首(其五)【诗文解释】
我本来出身良家,懂得许多门道,揣知主将有叛逆的可能,所以不敢跟从。主将骄矜增加了我的忧虑,荣华富贵已不值得一说。跃马横刀二十年,担心的是辜负了明主的恩情。眼看幽州叛军长驱直入,洛阳即将沦陷。于是半夜里抄小路逃回家,可是故乡已经变成了空村。我幸亏没有背上叛逆的罪名,如今孤身一人,没有儿孙。
|
|
|
|
后出塞五首(其五)【词语注释】
良家子:旧时指殷实清白人家的子弟。
出师句:是说经历过多种名目的战争。言外之意是,不少次战争是故意生事;经历即多,自然也就看清了主将的野心。
多门:多种门路、原由。
将骄二句:意思是:主将骄横更增加了自己的忧虑,即使显贵起来也不值得称道。
跃马:指驰骋作战。
坐见二句:是说眼睁睁地看着安禄山的队伍长驱直入河洛一带,所到之处掳掠烧杀,烟尘蔽天。
坐:枉自,徒然地。
幽州骑(jì):指安禄山的军队。
河洛:指黄河和洛水流域一带。安禄山叛乱,河阳、洛阳一带战斗激烈,破坏很严重,所以说“河洛昏”。 杜甫《咏怀二首》“河洛化为血”也是说这种情况。
中夜:半夜。
问道:犹抄小路。指逃回家乡。
恶名二句:是说固然逃脱了从逆的恶名,可是自己一个没有儿孙的老人,生活也够困苦了。
|
|
|
|
后出塞五首(其五)【诗文赏析】
《后出塞五首·其五》的作者是杜甫,被选入《全唐诗》卷18_22
《后出塞》其五写士卒不满安禄山叛乱而逃归。《后出塞》最后一首如何着笔?文势至此,不得不说破安禄山已经反叛朝廷之事。然而前一首(其四)末句云:“议者死路衢”,作者怎能不畏惧呢?但是诗人没有直接去喊出来此理,妙在托词以达意,却说“我本良家子”,是素知礼义的人,又称“出师亦多门”,可见是个熟悉主将的心事之人。既然习见心事,故“将骄益愁思”。这个士卒既然知礼义,就不会去羡慕主将的显贵身份了。“恐辜明主恩”,用来申明“不足论”;“骑长驱”申“益愁思”。“坐见”是说行见、立见,期间可见形势的紧迫之感。后四句,虽然是出自逃军之口,却能看出这个逃跑的士卒是深明大义的,逃军本有罪,而不肯从安禄山为乱,脱逃以归,从而翻过来看出这个逃军是知大义者。
|
|
|
|
后出塞五首(其五)【名家点评】
《唐诗选脉会通评林》:吴山民曰:杜善自作古,而此章有拟古语,便见超拔。陆时雍曰:末语有色。……陈继儒曰:劈空出想,乃见风骨雄奇。
《杜臆》:其装饰之盛,饯送之勤,与《前出塞》大不同。少年之赠,尤使人增气。
《载酒园诗话又编》:较《前出塞》首篇更觉意气激昂。味其语气、前篇似征调之圬,故其言悲;此似应募之兵,故其言雄。前篇“走马脱辔头,手中挑青丝”,贫态可掬;此却“千金买鞍,百金装刀”,军容之盛如见。前篇“弃绝父母,吞声负戈”,悲凉满眼;此则里戚相饯,极醴错陈,“吴钩”一赠,尤助壮怀。妙在“含笑看”三字,说得少年须眉欲动。
《读杜心解》:“召募”四句,点事生色。“闾里”至末,以旁笔衬行色。就中又分出老、少两层,加意挑剔。结语肉飞眉舞,恰与“及壮封侯”对照。“赴蓟门”、点眼。……总看五诗,文势一步紧一步,局势一着危一着。
《杜诗镜铨》:五首只如一首,章法相衔而下。邵云:写出军中严肃,大好气势(“中天”四句下)
|
|
|
|
后出塞五首(其五)【作者简介】
杜甫(712~770),字子美,尝自称少陵野老。子美生于河南巩县(今河南省巩县),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。举进士不第,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,故世称杜工部。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与李白并称“李杜”。其人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诗艺精湛,被奉为“诗圣”。杜甫晚年举家东迁,途中留滞夔州二年,出峡。漂泊鄂、湘一带,贫病而卒。
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,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,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,内容深刻。许多优秀作品,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,因被称为“诗史”。在艺术上,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,尤长于律诗;风格多样,而以沉郁为主;语言精炼,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。存诗1400多首,有《杜工部集》传世。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