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昌龄 长信秋词五首(其五)

长信秋词五首(其五)


作者:王昌龄(唐)
长信宫中秋月明,昭阳殿下捣衣声。
白露堂中细草迹,红罗帐里不胜情。
 
 
长信秋词五首(其五)【诗文解释】
  失宠嫔妃住的长信宫寒月当空,宫闱清冷,杂草丛生,而得宠妃嫔的昭阳殿,却是红帐高挂,说不尽的软语温存。鲜明的对比,不着一字而境界全出,失宠嫔妃的境遇,心境跃然纸上,让人不得不为之同情。白露堂中细草迹是指失宠嫔妃的宫闱清冷,杂草丛生,一片荒凉凄清,使得人物也显得十分幽怨。红罗帐里不胜情指得宠的嫔妃寝宫里红帐高挂,与君王软语温存,不胜惬意,说不完的情意绵绵话。

 
 
长信秋词五首(其五)【词语注释】
  暂无相关注释。

 
 
长信秋词五首(其五)【诗文赏析】
  《长信秋词五首》的作者是王昌龄,被选入《全唐诗》的第143卷第21首。

 
 
长信秋词五首(其五)【名家点评】
  本诗通过长信宫和昭阳宫两处的对比,形象地刻画了失宠妃嫔与得宠妃嫔的天壤之别。王昌龄从女性角度出发,运用对比,生动形象刻画了失宠嫔妃与得宠嫔妃的天壤之别,是宫怨诗中难得的题材。对那些嫔妃寄予深深的同情。

 
 
长信秋词五首(其五)【作者简介】
  王昌龄,唐代王昌龄。字少伯,唐京兆长安(今陕西西安)人。公元727年(开元十五年)进士及第,授秘书省校书郎。公元734年(开元二十二年)中博学宏词,授汜水(今河南荥阳县境)尉,再迁江宁丞,故世称王江宁。约在公元737年(开元二十五年)秋,获罪被谪岭南。三年后北归。公元748年(天宝七年)谪迁潭阳郡龙标(今湖南黔阳县)尉。安史乱后还乡,道出亳州,被刺史闾丘晓所杀。
  王昌龄当时曾名重一时,有“诗家夫子王江宁”之称,擅长七绝,被后世称为“七绝圣手”。存诗一百七十余首,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,描绘边塞风光,激励士气,气势雄浑,格调高昂,手法细腻。最具代表的是《出塞》(秦时明月汉时关)。

 
 
唐诗三百首